資訊共享

教授變身創業新丁

從學生轉變成“老闆”,當中需要大學教授甚至學府支持。科大工業工程及物流管理學系教授蘇孝宇,過去主要從事研究工作,今天也和學生合組公司,售賣助聽器。他形容自己在創業路上是“新丁”,但最重要是團隊有一種“韌力”,願意不斷改良,由科研成品,逐漸改良成市場接收的真正產品。初創企業需經歷欠缺乏資金的“死亡之谷”,落成後,學生將有更大發揮空間。

須不斷改良迎合市場

由大學教授變身創業“新丁”,他深受韌力的考驗。他與學生張健鋼一同開發的耳筒,最初是左右耳一同出售,但後來收集業界意見時,才發現市場不會接受這種“創新”,一般人只會配戴其中一邊耳朵。因此團體花了大半年時間再調整技術,研發只須突破技術,但創業則要不斷迎合市場要求,這正是研發與創業中最不同的地方。

中大工程學院副院長黃錦輝認為,畢業生創業剛開始遇到缺乏資金的“死亡之谷”、“如何賺取第一桶金?”等難題,“學生由研發了新技術,將技術落地,最困難的是如何將產品打入市場,得到市場認可,於是他們要找‘白武士’,找策略性投資者,協助他們起死回生。”黃説。

黃錦輝指出,學生創業一般缺少了人脈,中大會協助學生在深圳的學府中找其他學生做配對,讓他們可以“拍住上”做生意,既利用深圳學生在內地的人脈及市場熟悉程度,亦可以就相關的技術交流,遇到困難也可一同解決。

港深創科園助兩地交流

政府早前宣布與內地共同發展港深創新及科技園,黃錦輝坦言這對本港科研有極大的好處,現時深港兩地的科研人員常有交流,若果園區落成將會有“通行證”給予科研人員,較現時內地科研人員只可以用旅遊簽證到本港便利得多。

另外,黃錦輝亦樂見創科園比沙田科學園大四倍,皆因現時本港正是缺少了空間,窒礙了部分研發,“有項目是要試驗大型機械人,這些機械人需要數百米的活動空間,本港根本無大型實驗室可容納,結果學生要將機械人帶回內地試驗。”

 

來源:大公報 2017-02-13